0

二三事,关于网络

最近又有两个服务的邀请被炒的很热,Google+和ifttt。目前已经顺手拿到了G+的,ifttt没有求过,反正也不着急。

太多服务开开始阶段使用邀请机制,我一直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用意。如果是内测,那就内部好了,如果是公测,为何不提供给所有人同等的测试机会。

撇开隔海相望的twitter,在国内微博刚起步的时候,腾讯微博采用了非常严谨的邀请机制,数量及其稀有。最初我看好腾讯微博能在国内发展的很好,而正当很多QQ用户无处获得邀请的时候,新浪已经开始招揽了大量的用户,在我看来,腾讯微博自己放弃了聚集用户最关键的时候,造成了目前国内微博新浪一家独大的局面。(我不认为另外几家门户网站能对新浪和腾讯造成威胁。)

Google Wave当初也是抢邀请抢到头破血流,邀请越是稀有越是让人抬高对产品的期望值,相对的,得到产品后的失望度也会越大。个人觉得Wave绝对不是一个失败的产品,而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产品,一个太过超前的产品。如果Wave出现在5年后,在硬件和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的体验。

ifttt看上去像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但是这东西注定不会大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高深了写,他们还是会选择手动操作。

关于Google+,就网站本身而言,感觉没有多大竞争力,就像腾讯微博一样,已经错过了聚集用户的重要时段。没有大量用户就没有吸引人的内容,没有吸引人的内容也就不会有大量用户来,死循环一个。Google的意思也许是让+1按钮像facebook的Like一样,融入到整个互联网,但这也是需要用户基数的。总之,我不看好G+,估计会落的跟orkut和buzz一样不尴不尬的境地。

0

An Amazing Day with Kat & Dimitra

虽然出现些小意外(比如误买了中文版的电影票),但这的确是近年来少有的无比欢乐的时光。
《功夫熊猫》还不错,我给四星,很有趣但肯定不足以“震撼”。被某网站忽悠了导致看了中文版(苦了Dimitra了),还可以接受,另外还想看看到底中文版里用的那些俗语是怎么翻译过来的。
两个对中国都不怎么熟悉的人,当然要带他们去吃点中国特色的东西(当然我说的不是地沟油和三鹿奶粉),中午吃了辣肉面,晚饭火锅~ 够中国特色吧~
下午,外滩,过江轮渡(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坐),正大广场,在新元素一直做到吃晚饭。聊了很多,发现虽然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思想极度西方化的人,但还是会留有一些中国的影子。比如西方人会把自己各个不同圈子的朋友都聚到一起玩,而中国人却并不喜欢这样,会觉得不方便。个人分析下来的原因是:谎言太多,人前人话鬼前鬼话,一旦走到一起就露馅穿帮了。而现在,亦或是已经养成一种传统和习惯。
酒吧,有两年没去过了,现在越来越觉得不是那么有意思了,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只为跳舞不为撩菜的人。国内为什么就没有那种街边大家一起跳舞的地方呢。
说说我的英文,对于Kat和Dimitra的夸奖,我表示感谢,但不以为然。设想下,一老外要是能结结巴巴地说出一句中文,也会得到中国人的夸奖,仅此而已。说实在的,我的英文肯定不算好,且不说话语间乱七八糟的语法,光是词汇量就远远不够,只是我的发音还算地道,并且敢说不怕错,给旁人造成了“英文很好”的假象。
很高兴能认识Kat,一个很多兴趣相投想法相近又可以用英文交流的朋友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中国人,这是不是显得有些悲催?
是我悲催?还是中国的悲催?

 

0

有点闲 于是来码点字

关于狗肉

吃狗肉,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引来如此争论。同样是动物,同样给人类帮助,为什么吃牛就没问题,吃狗就不行呢?你不吃没关系,但别人吃碍不着你什么事。

关于隐私

苹果爆出收集用户地理位置,于是一群愤青开骂,骂完继续用iPhone。本来在兲朝就不存在什么隐私不隐私的问题,我只关心你拿我的信息去干吗用,至少目前为止iOS,android收集我的信息没有给我生活带来任何不便,而那些天天给我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广告商们又是从哪里拿到我的信息的呢?各位都懂的,嚎~

关于手机

iPhone越来越多,半年前公司里还只有一个iPhone,现在已经增加到8个。。。很多人对我没用iPhone表示非常奇怪,好吧,其实我考虑过不止一次。目前的计划是:等iPhone5 (或者是iPhone 4S?)上市,如果价钱合适或者有联通的合约,就去入一台。如果届时又有大批果粉抢购导致缺货,势必会闲置出一批iPhone4,低价收一台二手用。
总之……下一部手机会是IPHONE!